養屍與蔭屍

養屍與蔭屍

何有養屍地?
養屍地為葬後多年不化,假若十年開棺屍身、蓋水被仍見完好,屍身發胖且脹,或身上長毛見胖,且屍身完好者為確。養屍之由來均與土壤有關,然龍氣行於地中若有阻隔,氣不通行,金井因地理師選地疏忽,以至呆氣滯積,不利屍身與地氣融會。南方平洋大地,石多土少,穴場若有隔三至十米,便見大石壓於氣脈之方,庸師祇見當前之土,那會理會百步之凶,養屍地即成。
 

養屍與蔭屍,又是否有分別?
蔭屍不同於養屍,屍身不胖不脤,亦不長毛,十年後開棺,屍身就好像下葬前的模樣,此種蔭屍地,與天然之氣阻隔,土壤乾燥而百菌不生,故此屍身不化,屍身不化且又藏於密封的地下,歷十多二十年,祖上福蔭之力不進不退,故堪輿家曰之謂凶。先人下葬後,亦可從墓相得知,假若碑石並無潤色靈氣,舊墓超過十年,碑石仍如新立一般,大多為蔭屍之徵。養屍與蔭屍,開棺後忌生人碰觸,應先以長青竹揆其屍身,後再觸及屍體的頭部。

養屍及蔭屍,有否其他成因?
養屍及蔭屍亦可由地勢、地質、藥品、棺木的質素、葬法有異或地域氣侯所做成。寒冷結凍之地,令生菌受凍藏而停下化生,屍身自得保存而不化。藥品方面,屍身存放於殮房時,經受了大劑量的防腐藥品注射,又或過身前受到了過度的藥物配方。地勢方面,常年不見陽光之冷陰之地。地質方面,過於乾燥或過於潮濕,乾燥之地令水份脫化,潮濕之地,水若注入井內則令屍身成半液體之狀,從而不化。棺木的質素,棺木過於封密,而導致棺木內呈現真空狀態,令百菌不生。另外,井內有用水泥、石灰、砂土防水濕,棺木加油漆,又或用膠封封固,此不佳的葬法,令養屍及蔭屍出現。不論何種成因,假若先人遺體下葬後成養屍或蔭屍,後人不加以處理,子嗣定必受其影響。


訂閱免費風水報

迷信止於正信,所學能及應用
立即訂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