陰宅地理疑義答問(墓地風水)

「風水」是中國古代先賢所研發出來的一套以天地陰陽五行來相地之學問。先賢認為,天地之間充斥著「氣」,理氣一法,能通天地。故此玄空風水的根據,是以巒頭及理氣來推算人生禍福。風水師會依山勢的優劣,水勢的聚結位置,來作立穴依據,即所謂尋龍點穴。可惜現今因環境的限制,土地供應的緊縮,而公墓的盛行,風水師已不能如往日般自由地為人選擇吉地而葬。
公墓概念起源已久,並供應墳位頗多,就以香港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為例,其成立至今,轄下共有四所墳場:分別位於香港仔、荃灣、柴灣及將軍澳,其下所提供墓地及龕位,合共逾三十多萬個。且更提供多種設施:如墓地、金塔地、普通骨灰龕位、家族骨灰龕位、骨殖龕位及露天免費骨位等,以迎合大眾市民的不同需要。
在為先人選擇安葬之位置時,在風水學上是有一定的規則和禁忌。除了要觀察四周環境有否出現犯煞的情況外,墓地的巒頭、坐向及理氣星盤,亦須兼顧周全。言而玄空風水一派,很重視時間與方位的相互配合,且最專於是計算理氣周期及氣場吉凶之方位分佈。墓地風水的理氣星盤和巒頭的細斷分析外,且更附有現代墓相學、殯儀禮儀流程、風水地理師規範全章及陰宅地理疑義答問,令讀者能翻閱,便能略知為先人安排後事的梗概,以及在風水納吉而葬的取決。
仁孝不知何山不能葬,老師請詳述之?
簡約言之,「五不葬」,凡山體嚙(石字旁)礫,不產草木,名曰童山,童山不葬。凡龍脈氣來頓止,無形可求,名曰斷山,斷山不葬。凡龍脈了無骨氣,土不行,名曰石山,石山不葬。氣未止,則龍勢未止,名曰過山,過山不葬。龍無拱抱,無聚會,名曰獨山,獨山不葬。又曰,流山,山勢不住,流山不葬;破山,後龍崩陷,破山不葬;孤山,塊然無從,孤山不葬;側山,左右斜欹,側山不葬;老山,嵯峨無氣,老山不葬。
龍、砂、穴、水何謂真,其形態又如何分辨?
真龍者,要求穴頂有一線之脈,長數丈或十數丈,其形若隱若現,仍為真龍氣滴落穴內前固有之形也;真砂者,即穴後左右有兩股陰砂遮護,及穴下低處,左右亦有兩股陰砂如牛角彎抱者是也;真穴者,葬口上下之間,或成飽滿圓潤的乳、突穴、或仰上之窩、鉗穴,則為生氣凝聚所在;真水者,穴上約丈許,在八字上流下,穴下則有曲字水合襟。此之為真龍、真砂、真穴、真水矣。
三元玄空重陰陽五行,於平洋山水,究何?
論陰陽者,動靜二氣也。天在上曰陽,地在下曰陰。山靜為陰,水動為陽。空處為陽,實處為陰。高處為陰,低處為陽。山龍以高山來龍處為陰,低處水聚為陽。平洋以實地為陰,河流、低田為陽。平原以高一寸為陰,低一寸為陽。山有山之陰陽,水有水之陰陽。山之陰陽,以高而硬直者為陰,生動曲屈,有起伏高低者為陽。鑑之,理可明矣。
尋穴落葬,有何捷訣?
龍真穴的,大地難求,然勾搭小地,尋得牛眠者,不外乎山清水明,避風避水之地可矣。穴築高處,四面受風而氣散,低處立穴,四面受水而氣寒。太高則獨,太低則孤,不高不低,則陰陽相和。藏而不蔽塞,露而不空曠,不受風,不受水,合乎地之理,合乎天之道,人之情,即為之佳城矣。
平洋立穴,有何秘訣?
平洋之法,以遠山為靠,以近水為依,平洋雖遠山水,但陰陽仍有存之。平洋以本身地形豐滿,形勢開展,四方無橋樑、房屋、水道、道路沖射為吉,處地宜靜不宜雜。總之,認山水必要先懂天心,平洋立穴,不懂理氣之法,猶如瞎子摸象矣。
用水之法,又如何為確?
氣以水聚,龍以水界,故平洋以水為生氣之本,水法簡之曰要屈曲有情,環抱蓄儲為用,反弓直射則無情,水法分有情與無情,認清為要。有情之水若於理氣盤中之三吉、五吉及生旺之方者為吉,反之於凶神,衰、死氣方位則凶。然站於穴前,放眼見者,近收者為穴之大用,明堂、三叉、城門及來去水口。遠收不見者,其力渺矣。流水以出口,進口處為重,前後左右者以大水收入小水,為水之精神處,要細認其跡矣。
結穴有其形態否,能否簡述之?
穴之真假,即氣之聚與不聚,氣發於龍,散於脈,聚於穴。世謂穴結於陰門,陰陽相交而化育,此以理言,似其形,則上下左右,不偏不倚。局大則氣大,局小則氣小,世人求得,大以成大,小以成小。總之,認穴不離金頂結,所謂「穴不起頂非真穴結」也。
立穴訣法於平洋,有何要旨?
凡立穴前,需審來龍,所謂源從何起。星辰巒形皆要配,立向言卦理;平洋立穴須開睜,唇口分明真;翻身逆結從外求,開口來脈辨;唇口無開如平面,則為死氣結。高低浪湧低田來,花假不需言。立穴需留尺許高,水患始可免。坐空朝滿非全凶,立向精神見;穴前水繞辨左右,城門皆要現。前方結氣好明堂,聚藏內堂抱。
點穴之法,可否言明?
認清主脈行龍,若無星面只一壁卓立,下無脈絡,或脈太透頂,皆屬枝護龍星。大抵行龍止住到頭星峰,多翻側落脈結穴,直落斜落即須多脫卸細脈行蹟。點穴之法,見急用緩,見長用短,見虛用實,見大用小,見暗用明,取此為萬法之妙門也。
吉壤何謂太極暈,何否簡述之?
太極暈土,穴星細小者,如少陰少陽之穴,方見暈內圓圈完整五色土層,形如指面斗笠羅紋,若穴星大者,葬口自在下前端,只可見圈之一面五色層土,鮮豔為吉。若其形如太極圖者,為吉中之吉,然太極暈終難得覓,能得「真土」亦為貴也,「真土」之形態,其為土質要密度高,含水量適中,質地細膩,色澤明顯。然南方土壤石多土少,能見太極暈及「真土」者渺,但若能覓見,緊記要合坐向卦氣,山水之情落葬,以免入寶山而空手回。
城郊墓地做墳,墓頂金墩,其形態若何?
墓頂金墩即墓龜,其高低大小,看墳墓大小來配合,不可拘泥,然總要隨地局、龍身厚薄來定。如龍身闊大,則墓龜宜高,氣脈薄嫩,則墓龜宜低。平洋水光不見者宜高,水光四照者宜低。除此以外,如玄空之學,立極中宮剋制,墓龜不宜再見高大,反之,若旺氣到宮,則高大為宜。掩土有十二之法,馬鬣掩、風踰(偸) 掩、高掩、樓臺掩、妙影掩、伏龜掩、牆壁掩、覆鐘掩、含砂掩、拱月掩、半月掩及偃月掩,總之要心明眼到,選配而用。
吉葬蔭後人,那房發,那房敗,該如何?
此之謂分房之術,三元玄空以坐山之勢,來去二水之情,與星卦共參之。簡以辨之,父乾、母坤、長房寅申巳亥、二房子午卯酉、三房辰戌丑未、四房乾坤艮巽、五房甲庚丙壬、六房乙辛丁癸。六房以上再排,此方位應對房口,見形凶者災。分房公位,要分辨清楚,然若為獨子者,全皆應;下葬時曰其中房絕,次子曰長子,三子曰次子論;養子亦要歸生父生母之墳力;初歸媳婦頭七年亦歸娘家,其後以夫家論;承母姓者,墳力以母家論;新墳力大,舊墳力小,近吉遠凶以吉斷,近凶遠吉以凶斷;夫蔭妻,妻蔭夫,三歲孩兒蔭父母。
開金井之法,有何竅門?
龍落有陰陽強弱緩急,故取裁分吞吐浮沉,山有寬緊夾隨,即穴有淺深浮沉,開穴寧可過小,毋過大傷脈,裁穴由下而上,先立井位,再計大小而定碑位,開井見土色鮮潤為美,寧毋過深犯冷,如須深葬,表皮封蓋掩土,不可太厚,要井壙空間往上拉長,增大井中空間以受陽和。開井重吉課,龍氣見大氣一刻,脫卸剝換,慎防龍氣走洩,開井後宜三天內下葬。
玄空分金之法,有分內外分金,其法若何?
分金之法,分外內,外分金即言墳頭碑向,內分金即言棺木旋自中線之左右偏向角度,玄空分金,用以穿氣掛線,立向消砂,格理苛嚴,其基礎之言,將先天六十四卦爻與山向中宮之飛星,配卦相較,避反伏吟不用,不足宜補,有餘宜洩。一卦管三山,每山十五度,即分為五格,每格三度,如子山,則分為甲子「金」、丙子「水」、戊子「火」、庚子「土」及壬子「木」,其餘卦山皆有其分金,做葬立向,已定之山向,再審其山內山向爻卦,抽爻換象,以不犯反伏吟者為用。
石碑斜立,是否合法度?
落葬墓碑迎水以收外氣,棺木下金井迎龍以收內氣,內外兼收始為法道之正,庸師巧立名目又愛強搶大氣,故常把墓碑轉向於某山某向,挨排得旺星到於墓前,又旺星排到坐後,妄想得局,豈知如此葬法,內外收氣不一致,即犯出卦之病,所謂有主而無靈,有靈而無主也,此做法之謬,為正統三元地理師所不齒。
何否詳述擇吉日課下葬之法?
我派用蔣氏之「造命」訣法,以日月恩用之拱,夾定格,以晝夜陰陽之分官定局,以格局定日,以日之躔度定時,以時定命,以命定恩,以二至二分之時令定用。造命之法,所重在時,以太陽所躔之度加時宮度推之,蓋陰陽晝夜時刻之分,祗在於日,日出則明而為晝,以行化於天。日入則晦而為夜,以育精於地。是以造命立於卯,取日出而發生之義。葬命立於酉,取日入而成胎之義。假如冬至後日躔箕斗之度在丑宮,若用丑時,則宮星不動,造日立命於卯屬火,葬日立命於酉屬金。若用寅時,則日同箕斗之宿已在寅宮,而寅宮心尾之宿亦移而至卯。申宮昴畢之宿亦移而至酉。則造日當立命於寅屬木,葬日當立命於申屬水。其餘倣此。
蔣氏「烏免擇日」,坊間懂者渺,可否再詳其法之精要?
立命之法,全視恩用,恩用有情,方可立命。要取用星,須看節侯,冬至後用陽星,夏至後用陰星,春秋二分陰陽之氣平分,則陰陽用星可以兼收。然亦有分別,陽宜用晝,陰宜用夜。而用星之與宮主,又要看其生剋如何,宜生宮而為恩,不宜剋宮而為難也。夏至後以金水孛為用星,冬至後以火羅為用星,冬至後為陽令,夏至後為陰令,此及時得用之星也。